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10-57159935
首页 >> 新闻资讯
考试提醒
2025年全国职业考试时间
考试项目 考试时间
名师风采
王树京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教授,全国一、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

张新天

重点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多次参加一级建造师市政课程的...

侯杏莉

机电一级、二级注册建造师(建工一级建造师资格、二级...

梅世强

全国重点大学教授,全国《一级建造师考试大纲》编委,...

戚振强

重点建工学院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产业经...

陈印

《法规》第一人,命题组顾问,法规界之"盘古"。 建造师...

新闻资讯
技术攻“尖”应用拓“新” 多方竞速人工智能产业
发布时间:2024-03-25 08:34:38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随着“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记者注意到,当前,多方正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统筹推进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应用,让人工智能更好赋能千行百业。

在近日举办的迈向通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成果展上,记者在一块显示屏中见到了“通通”,这是一个头戴粉色发卡的三四岁小女孩形象。与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数字生命“丫丫”类似,“通通”生活在高度仿真的数字世界中。不同于需要提问才能互动起来的聊天机器人,“通通”的一大特点是“眼里有活”,能够“自主行为”。当记者戴上VR头显,进入“通通”所在的数字空间将牛奶洒到桌上,“通通”会主动识别互动者意图,自己寻找毛巾把牛奶擦掉、将桌子收拾干净。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说,“通通”以原创的认知架构理论为顶层设计,以自研国产学习和推理框架为底层支撑。通过自主环境探索或与人类多模态交互等方式,“通通”可像人类儿童一样实现技能、知识和价值持续成长。

当前,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纷纷推动算力、数据、算法等攻坚突破,多路径布局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加快原始创新步伐。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高效精细神经元仿真平台“天演”,开发出生物神经网络精细仿真算法,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已研发覆盖近90种元素、模拟上限达100亿原子量级的多体系统一高精度预训练模型(DPA-2),普林斯顿大学、罗格斯大学等全球30个科研机构参与该项目的研发和测试;华为云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可实现针对小分子药物全流程的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

技术创新驱动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7亿元,相关企业数量达4482家。人工智能产业链已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

“人工智能成为信息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创新浪潮带动下,预计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应用等各环节将迎来快速迭代演进和探索突破的关键时期。

伴随产业快速发展,眼下,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相关应用正在与场景结合,加速走进生产生活。

3月22日,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宣布开放1000万字的长文档处理功能,金融、法律、科研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可通过通义千问快速分析财报、读科研论文、研判案情、读医疗报告等。3月10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机构发布了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风乌”的升级版,借助人工智能对中期天气进行了10公里级的建模与预报。

“近期来看,大模型已在日常办公、文本创作、软件开发、图像视频生成、客服问答等领域显现较大发展潜力,将产生较大应用价值;中长期来看,大模型将与制造、生物医药、能源、交通等诸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可能成为科学发现的新范式,不断提升创新效率、拓展应用领域、提高生产效率,有望成为各行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赋能工具,带动更大范围创新。”余晓晖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已经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它们不仅在企业内部推动了人机协同、智能决策等先进工作模式的实施,更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易于使用、功能强大的人工智能工具和服务。“2024年有望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年’,越来越多的创新应用场景和产品形态将涌现。”

与此同时,从进一步加大开源开发力度,到降低广大创新创业团队、中小企业等大模型训练的门槛;从加强智能算力建设和统筹调度,到加快高质量数据供给和交易;从加快场景开放和集成推广,到积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近期,北京、上海、广东、安徽等多地积极部署,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重点已从软硬件单点技术突破向系统协同侧重,未来需要更加强调应用、算法、关键软件栈、底层硬件全方位协同发展。同时,需要从政策引导、标准规范、监管手段等方面提前做好应对部署,确保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余晓晖表示。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黄茅海跨海通道高栏港大桥合龙
 下一篇:抓应用塑生态 上海大模型产业提速跑


地址:北京大兴•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资源传媒大厦   咨询电话:010-57159935   57159938    传真:010-57159938
版权所有 2008-2020 北京金桥建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