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10-57159935
首页 >> 新闻资讯
考试提醒
2025年全国职业考试时间
考试项目 考试时间
名师风采
王树京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教授,全国一、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

张新天

重点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多次参加一级建造师市政课程的...

侯杏莉

机电一级、二级注册建造师(建工一级建造师资格、二级...

梅世强

全国重点大学教授,全国《一级建造师考试大纲》编委,...

戚振强

重点建工学院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产业经...

陈印

《法规》第一人,命题组顾问,法规界之"盘古"。 建造师...

新闻资讯
远征“世界尽头”——中铁建工集团南极科考站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1-11-09 11:16:48


 来源: 新华网


  11月5日,中铁建工集团的建设者随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船,缓缓驶出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开启了第18次南极建设征程。

  中铁建工集团29名队员随队出征,承担中山站、长城站等建设任务,其中中山站承担储油扩容系统、供电系统、老发电栋改造等多项建设任务,建成后将使中山站各项功能更具科技化、现代化,为极地科学考察提供有力保障。

  自1984年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以来,中国人已在南极科考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2002年,中国科考站开始了大规模拆旧建新,经过17次艰苦卓绝的建设,永久性的中山科考站矗立南极。它的建设者就是来自中铁建工的南极勇士。他们像厚重的基石,深埋南极大地,默默奉献。

  故事从南极开始……

  南极,是地球的干极、寒极、风极,年平均气温是-25℃,曾记录到-89.8℃极端最低温。这样的低温下,普通的钢铁会变得像玻璃一般脆,如果把一杯水泼向空中,落下来的就是一片冰晶。

  这里,不仅是世界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方,平均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有300天,年平均风速19.4米/秒,曾观测到风速达100米/秒的飓风,相当于12级台风的3倍!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正式踏足南极,中国南极长城科考站和中山科考站也都建成于那个时代。由于条件有限,当时建成的站房,都是由集装箱改造而成的临时性设施。时光荏苒,一晃近20年,“铁皮屋”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科考的需要。

  2002年,国家决定开始大规模拆旧建新,反复斟酌、遴选之后,国家海洋局最终把目光聚焦在了中铁建工集团身上。

  成立于1953年的中铁建工集团,是中国铁路站房建设王牌军和大型公共建筑专家,以善打硬仗、勇于攻坚著称。1959年建成了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火车站——北京站,1991年在深圳站创造了改革开放建设新速度,2006年参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2008年建成的北京南站开创了中国现代化交通新纪元。每当国家需要,中铁建工人都会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正是这些傲人的业绩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国家海洋局的决策者。从此,中铁建工人开始了更加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远征南极!

  广厦千万庇勇

  南极中山站始建于1989年2月26日,当时是以成品集装箱作为科考人员工作和生活的场所,条件较为艰苦。在中铁建工人初抵南极的2002年,用简易集装箱拼装而成的老中山站已经经受了十多年的风雪洗礼,设施严重损坏、简陋不堪。“都快到夏天了,咱们的站房外边裹的还全是冰,看着都心疼,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越冬的。”那时,中铁建工集团的建设者们就期盼着有朝一日能把中山站建设成为最好的南极科考站。

  首先是老中山站的拆除。2003年,老中山站生活栋已经服役了15年,基础风化、钢筋裸露、屋顶漏雨,虽然做过多次防水和加固,但效果仍然不理想。在国家海洋局、极地中心和南极科考队的领导下,建设者靠着有限的工具,在一个月内顺利完成了生活栋拆除任务。这一时期,建设者还完成了长城站文体栋和废旧发电栋的拆除任务。

  2007年,国家正式开启的南极“十五”能力建设,对中山站进行大规模扩建。2015年,南极中山站“十一五”能力建设圆满完成。这一期间,建设者先后在拉斯曼丘陵建成综合科研楼、综合库、车库、废物处理栋、污水处理栋、直升机停机坪、主发电栋、越冬宿舍楼等工程。

  曾经的科研通信栋,设施设备简陋,生活单调乏味,后来,建设者建成了3层的综合科研楼,不但有了专门的医疗室,还有了小型放映厅、健身房和室内篮球馆。

  曾经的老宿舍楼条件艰苦,又当办公室又当宿舍,桌子都是用施工余料拼成的。后来,在新宿舍楼里,有24小时消防安全监控设备,出现安全问题,值班人员可以通过广播通知到中山站所有角落;有新建地暖设备,室内全天恒温;有24小时的热水洗浴,有效解除辛苦工作给科考队员们带来的身体疲劳。

  在“世界的尽头”种

  南极,这个亘古荒凉的生命禁区,千万年来除了地衣和苔藓,没有任何植物能够突破冰川的封锁。远渡重洋而来的科考队员们,从未放弃这冰天雪地里的渴望,是肉体凡躯对蔬菜的需求,更是荒野心灵对绿植的眷念。

  但新鲜蔬菜的供应一直是困扰中国南极科考的难题。苍翠欲滴的生菜、清香可口的黄瓜、珠圆玉润的西红柿,曾是南极科考队员心中的“奢侈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从第31次南极科考开始,启动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南极极端环境温室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初期实验获得成功后,从2017年开始,由中铁建工集团南极项目部承建中山站蔬菜温室。蔬菜温室采用能抵御14级强风的现代化透光型建筑结构,造型如冰块般晶莹剔透,既保证了温室所需的光照通透性,又符合极地建筑的视觉特征。

  在第34次南极科考中,中铁建工集团派出先行军完成了蔬菜温室主体钢结构安装任务。在第35次南极科考中,中铁建工集团南极项目部完成了钢结构次梁安装、涂料施工、温室保温地面施工、玻璃幕墙安装及室内设备安装任务,实现了蔬菜温室全面竣工的目标。

  2020年,在第36次科考中,南极项目部完成了南极极端环境温室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蔬菜温室和连廊项目,一楼温室满足站区蔬菜的种植,二楼玻璃连廊方便了队员通行,也有效调节了队员的心情,整个连廊项目成为中山站最亮丽的风景线。蔬菜温室可生产新鲜蔬菜瓜果,为中山站队员补充维生素等营养元素。

  从科研设备到生活设施,从小型附属建筑到大型建筑单体,从2002到2021,19年来,中铁建工人将中山站从简易的集装箱铁皮房改造成为一座集科研、生活、环保、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小城镇”,总建筑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中铁建工人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重庆建工1500余人通过评价获得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下一篇:重庆工程建设项目“不见面开标”系统上线运行


地址:北京大兴•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资源传媒大厦   咨询电话:010-57159935   57159938    传真:010-57159938
版权所有 2008-2020 北京金桥建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