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10-57159935
首页 >> 新闻资讯
考试提醒
2025年全国职业考试时间
考试项目 考试时间
名师风采
王树京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教授,全国一、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

张新天

重点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多次参加一级建造师市政课程的...

侯杏莉

机电一级、二级注册建造师(建工一级建造师资格、二级...

梅世强

全国重点大学教授,全国《一级建造师考试大纲》编委,...

戚振强

重点建工学院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产业经...

陈印

《法规》第一人,命题组顾问,法规界之"盘古"。 建造师...

新闻资讯
央地多举措力促制造业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28 15:54:26


来源:经济参考报  ]

制造业创新发展将迎来更多利好政策。《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正在密集部署新一轮支持举措,包括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布局和建设,精准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面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实施工业强基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与此同时,地方制造强省专项资金也将进一步扩大对创新平台建设、先进制造业的支持,以加快打造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地。

多举措加速落地促创新

我国拥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全部工业门类,产业规模优势明显,但同时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一些基础产品和技术对外依存度高,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所副所长张焕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发达国家持续重视并继续寻求扩大制造业优势,国际竞争加剧。我国制造业在基础装备、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工业软件等领域仍存在“卡脖子”问题,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研发创新的制度环境仍需进一步完善。

围绕加快制造业创新发展,近期多个部门密集谋划支持政策。工信部指出2021年将发挥科技自立自强对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聚焦基础技术和关键领域,大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精准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创新产品应用生态。

地方层面,近期密集召开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成为关键词。其中,河南将“构建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摆在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首位,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着力打造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

在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上,央地正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

目前我国在信息光电子、高性能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组建了17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下一步工信部将在重点领域择优遴选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创新中心聚焦行业需求,打造共性技术平台,促进创新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

地方也乘势而上。湖南提出,到2023年,1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全国形成示范作用,新增10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广东将支持深圳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建设。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更多支持举措将进一步支持与鼓励企业创新。

促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在专家看来,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逐步消除阻碍创新的各种机制障碍和壁垒。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周游指出,要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将制造业创新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不断强化对知识创新领域的公共投入,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创新水平的平台化创新组织,形成平台化创新生态系统。同时需要聚力新技术发展,以新技术催生新产业,强化新兴产业优势。

张焕波也表示,科研攻关要发挥好新型举国体制作用,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企业基础应用研究,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发挥出最大效益。做好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要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好服务,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利用好全球人才资源。

企业的创新活力需要进一步激发。周游表示,一方面,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对创新型企业的研究开发、政府采购、风险投资、税收优惠、专利申报等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引导和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另一方面,推动产学研更深程度融合,鼓励以企业为主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制造业协同创新网络,加大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投资,加速成果转化,形成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升级的协同效应。

张焕波建议,围绕企业创新进一步加大支持研发和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和落实关于促进技术创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体系。同时打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鼓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企业创新取得新成效。

http://www.jjckb.cn/2021-01/22/c_139688347.htm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开局之年稳经济 政策加力护航中小企业 市场准入、降本减负、创新发展成三大“关键词”
 下一篇:2020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发布 京深沪位列前三


地址:北京大兴•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资源传媒大厦   咨询电话:010-57159935   57159938    传真:010-57159938
版权所有 2008-2020 北京金桥建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414号